娃哈哈开始抓人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09:14    点击次数:93

这位宗馥莉的核心副手,被指控将浙江桶装水业务从合资公司剥离,以2.75元/桶的“代工价”转移至宏胜系企业,再以7元终端价销售。一进一出间,国资股东损失惨重,而宏胜系赚得盆满钵满。

------

前文回顾:

1

杭州的娃哈哈总部,一场比季节更冷的变革正在发生。

创始人宗庆后逝世不到两年,他留下的千亿饮料帝国正被拆解成两套平行世界:一套是挂在国资与股东协议中的387件“娃哈哈”商标,另一套是女儿宗馥莉推出的新品牌“娃小宗”——后者听起来怎么像山寨产品……

但相较于抓人,这一切都是小事情。

2025年10月,宏胜饮料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委立案审查,揭开了内部裂痕的冰山一角。

娃哈哈集团党委已收到立案通知书。调查期间,严学峰被禁止出国、辞职、晋升及办理退休手续。官方对调查原因表述为“私人原因”,但因其关联近190家娃哈哈系企业且身兼浙江桶装水经销商总经理,外界猜测实际涉及业务利益输送。

严学峰确实可以被视为宗馥莉心腹,职业生涯基本上都是在宏胜饮料紧跟宗馥莉,2024年严学峰才是宏胜饮料集团华南区域总经理,2024年7月间被宗馥莉安排进入娃哈哈集团核心管理层。

这位宗馥莉的核心副手,被指控将浙江桶装水业务从合资公司剥离,以2.75元/桶的“代工价”转移至宏胜系企业,再以7元终端价销售。一进一出间,国资股东损失惨重,而宏胜系赚得盆满钵满。这不仅是利益输送嫌疑,更是中国混改企业典型困境的爆发:当家族资本与国有资产共享一个品牌,利润该流向谁的口袋?

2

调查只是开始。

严学峰被立案的意义远超个人违纪。请注意这些数字:娃哈哈集团年净利润仅千万级,而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年利润超40亿。这种悬殊背后,是长达十年的“体外循环”疑云:通过关联交易,将娃哈哈利润转移至家族全资控股的宏胜系。

如果调查确认此举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娃哈哈将面临比品牌更名更致命的危机。

更复杂的信号来自香港高等法院。法院冻结了宗庆后遗留的18亿美元信托资产——这些原本计划分给三名非婚生子女的离岸资金,因继承权争议被暂停划转。案件现已移交杭州法院,与严学峰案形成夹击之势。当资本跨境流动与家族争产交织,娃哈哈的危机已从商战剧升级为法律金融复合型战役。

某种程度上,娃哈哈的困境是中国混改企业的“压力测试”。国资监管、家族控制与市场化经营的三重矛盾,在此刻全面爆发。关闭18家亲属管理的老工厂、推行“宏胜系”集权化改革……

支持者说,宗馥莉试图用现代企业治理取代父亲的人情江湖,却触动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反对者则认为,宗馥莉刚愎自用,终于成功作死了……

宗馥莉到底是破局者还是掘墓人?

3

要理解娃哈哈的命运,需先看清宗馥莉的特质。她与父亲宗庆后截然不同:海外商科教育背景、信奉股权激励和数字化管理、对家族式人情社会缺乏耐心。

这些特质让她敢于关闭低效工厂、切割元老势力,但也导致其低估了传统经销体系的反弹能量。

严学峰案发后,宗馥莉的“去娃哈哈化”加速推进。因商标转移需全体股东同意,而国资方拒绝放行,她索性另起炉灶:2026年起,主力产品将启用“娃小宗”。但市场用脚投票——超90%消费者质疑其山寨属性,经销商集体抵制,娃哈哈抖音店销量暴跌60%。

宗庆后用了30年筑起的品牌护城河,正被一纸股东协议撕裂。

宗馥莉试图用“去娃哈哈化”拯救娃哈哈。当商标使用权受制于股东时,创立“娃小宗”似是理性选择,但商业不是数学题。“娃哈哈”的品牌价值,远非一个新商标能承载。当她将资源向宏胜系倾斜时,客观上构成了对上市主体的抽血——这与其“拯救企业”的宣称形成微妙对立。

如果严学峰案不波及更高层,她能不能带领企业穿越周期尚属未知,但若国资调查坐实利益输送,娃哈哈可能走向最坏结局。

品牌价值蒸发、体系崩解、竞争对手收割残局……届时,宗馥莉将不仅是继承者,更成为商业帝国解体的见证人。

娃哈哈的危机不仅是家族闹剧,它是观察中国商业演进的最佳样本。

中国企业如何平衡传统血缘网络与现代公司治理?如何在不摧毁旧世界的前提下建设新世界?

估计宗馥莉现在比谁都紧张。她会平安渡劫吗?

已开快捷转载,文章可自由转载